中国的光伏产业一片狼藉。
行业人士认为,整个欧美市场将对我国光伏产品关上大门。推动技术革命十分迫切专家认为,我国多晶硅行业都应该致力于技术突破,降价成本,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乐山多晶硅起步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内迁到乐山的峨眉半导体研究所,重点就是研制多晶硅。这家企业去年11月开始停产技改,原计划停产时间为半年,到期后又宣布延续停产技改,直到目前停产仍在继续。该高管指,商务部通过调查也认可了企业的诉求,9月份受理对欧盟多晶硅的反倾销申请,10月份受理反补贴申请。这项技术仍然在不断提升,预计到2014年底,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15%甚至是17%。对光伏产业来说,今年最热门的词语莫过于双反,美、欧、印相继发起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到了第一块,后续反应接连而来。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国内已经投产的多晶硅企业有43家,加上其他一些小散企业,总计在六七十家,如今保持开工的仅10余家,开工率不到20%。相关资料显示,今年1~5月,来自韩国、美国的多晶硅进口猛增,其中,自韩国进口多晶硅增加了12.11%,价格下降了62.32%;自美国进口多晶硅则增加了94.51%,价格下降了67.07%。长城证券行业分析师桂方晓认为,这个标准已具备投资吸引力。
相对生产应用,光伏在生活上的应用则更为广泛。这样的家庭就非常适合改造成光伏一体化建筑。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李俊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来看,我国都已具备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将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不过,如果不仅并网还要卖电的话,业主则还需多配备双向智能电表。
据悉,目前我国标准化的农业大棚面积已达5000万亩,如全建成光伏一体化系统,意味着将带动2500亿元的庞大市场。不过,近日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湖南农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按照目前建设成本和水平,如由用户自己投资即使国家对建设和改造部分没有特别补贴,只执行业已出台1元/度的发电补贴标准,不管并网与否,6~8年内都可以回本,收益率约在12%~15%之间。
并网与补贴是光伏下乡必须要迈过的坎。最新的利好消息是,备受关注的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也在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最终得到确认。不过他提醒,无论哪种方式,短时间内我国都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实施。如可以利用农业塑料大棚的倾斜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建成由透明光伏玻璃组成的新型大棚,不仅在种菜的同时能够发电,而且可以利用光伏电池技术促进大棚内的植物加快光合作用。
他坦言,农村的并网条件与城市有一定差距,很多地方一个乡镇才拥有一个变电站。他曾在南方农村作过详细的调研,发现在某些较富裕的地区,常常存在几家人住在同一栋楼的情况,家庭用电量甚至比城市居民还要高。此外,光伏产品还可用于给水灌溉系统等。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文建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我们对光伏下乡这一政策盼望已久,这是让太阳能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必经之路。
文建华说:该调查结果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参与的积极性。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光伏发电几乎还是真空区,开拓这块潜力巨大的终端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至关重要。
农户居住地与变电站距离太远,这也给并网造成了一定难度。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上网,国家电网公司已在今年10月底下发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李俊华表示,多余电量并入当地农村电网时,涉及到并网审批及技术障碍,确实是光伏下乡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急需补贴与配套目前业内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农村家庭可能无力承担建设简易家庭光伏电站的数千元成本,这将严重阻碍光伏下乡的推广力度。并网拦路虎不过,光伏下乡并不处处都是鲜花环绕的康庄大道。此外,如果国家电网按发展改革委制定的1元/度的价格收购光伏下乡并网电量,而目前国家电网的销售电价却普遍在每度0.5~0.6元左右,政府如何对国家电网的亏本收购进行补贴,将成为决定该计划成败的又一关键。《通知》要求,对于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并网时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费用均由电网企业负责,接入系统工程的费用则视并网和不并网两种情况分别由电网企业和业主负责。光伏下乡应在光照资源相对较好、建筑改造相对较容易的地区先行。
可以预见,今后相当一部分农户修建的光伏发电设备不会完全用于自发自用,生产、生活之外富余的电量会并入当地电网以换取经济效益,而并网问题将成为最大的拦路虎。市场预测即将出台的补贴标准为0.4~0.6元/度。
自该《通知》下发以来,今年11月全国已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有关的咨询业务共521项,受理报装业务123项,总装机容量达176.4兆瓦。萧瑟寒冬中,备受欧美双反打击的中国光伏产品出路究竟在何处?近期出台的众多新政策显示,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只有开拓国内终端市场才能为跌至谷底的中国光伏带来生机
孟宪淦近来曾在江苏、浙江等地考察,他告诉时代周报,一些地方政府至今仍在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国有化的情况确实存在。按照秘书长孟宪淦对时代周报的分析,中国目前的光伏产能,一半多过剩。
而solarzoom首席分析师蔡笃慰掌握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2年10月,中国的光伏存货高达7.47吉瓦。不过,金太阳项目的背后牵扯着利益相关方,这加大了政策转向的难度。一直以来,金太阳项目享受了不小的财政补助,而今,只要将这部分资金转用于分布式发电即可。如果过度拓宽市场,那么,过去的补贴拖欠问题未来还会发生。
事实上,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性地指出,将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并按照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如果明年上半年,分布式发电的细则很快落实到位,政府愿意拿出100亿200亿资金进行补贴,那么,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考虑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电站投资,而这带来的光伏市场增量相当可观,光伏制造环节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市场机制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还是举每公斤80美元的多晶硅的例子,如果地方一定要支持这样的企业,愿意不断输血,这是他们的事,但我敢说,80多美元的多晶硅肯定卖不出去,这样的政府也无法向社会交代。而在国内,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是家庭光伏发电第一人。
孟宪淦告诉时代周报,中央政府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放弃过去单纯依靠规模效应、低价策略的模式,转而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同时,会议要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而究竟到了何种境地?中国太阳能学会的数字显示,2010年,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10.67吉瓦,2011年一跃达到21.17吉瓦。比较理想的情形是在政府的协助之下,其他民营企业接手,但国有化的局面很可能出现。所以,整合一开始,地方政府就必须思考退出机制,如何把企业交出去。而韩启明认为,光伏新政救市的效果与后续出台的细则关系密切。
设备环节之所以产能过剩,比较大的问题就在于以往地方政府、国有银行的过度支持。行业洗牌时,损失最大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因为,一旦当地的大型企业甚至大批企业倒闭,他们的前期投入、国有银行的贷款以及当地的就业都会遭受影响。
例如,江苏一带,某些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每公斤80多美元,而正常的市场价格仅为20美元。而按照林伯强的预期,此轮新政落实到位后,较为理想的局面将是,目前产能中的60%得以保全,40%淘汰。
据时代周报了解,目前,光伏组件企业的毛利润普遍在10%以下,而光伏电站建造及运营环节则有10%30%的盈利空间。Solarbuzz认为,未来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的数量将从2011年的约400家减少至不足100家,其中,排位前20的企业将贡献超过60%的电池产量。
本文由铺张扬厉网发布,不代表铺张扬厉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qeyp.scrbblr.org/zgj/2341.html